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列表
今天,农历二月初二
是民间俗称“龙抬头”的日子
这天起,万物复苏
春天真的来了!
PART.01
起 源
龙抬头(农历二月二日),又称春耕节、农事节、青龙节、春龙节等,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。龙抬头”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。“龙”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,每岁仲春卯月之初,“龙角星”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,故称“龙抬头”。龙也是神话里生活于大海中的神异生物,司掌行云布雨,常用来象征祥瑞。在农耕文化中,“龙抬头”标示着阳气生发,雨水增多,万物生机盎然,春耕由此开始。自古以来,人们在仲春“龙抬头”这天敬龙庆贺,以祈龙消灾赐福、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
“龙抬头”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,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。“龙抬头”相关的活动很多,但不论哪种方式,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,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。
PART.02
历史演变
从元朝开始,在文献上,阴历二月二就明确作为“龙抬头”了。《析津志》在描述大都城的风俗时提到,“二月二,谓之龙抬头”。这天北方地区人们盛行吃面条,称为“龙须面”;还要烙饼,叫作“龙鳞”;若包饺子,则称为“龙牙”。总之所吃的食物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。
明代以后,“二月二”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记载,诸如撒灰引龙、扶龙、熏虫避蝎、剃龙头、忌针刺龙眼等节俗,故称龙抬头日。元费著《岁华纪丽谱》:“二月二日踏青节,韧郡人游赏散四郊。……”。又汪灏《广群芳谱天时谱》引《翰墨记》:“洛阳风俗,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,士庶游玩,又为挑菜节。”
明时期还在二月二还增添了“熏虫”、“炒豆”的活动。明人的《帝京景物略》中说:“二月二日曰龙抬头……熏床炕,曰熏虫,为引龙虫不出也。”
清康熙时的《大兴县志》记载,“二月二,家各为荤素饼,以油烹而食之,曰熏虫。”清咸丰《武定府志》:“……以二月二日为春龙节,取灶灰围屋如龙蛇状,名曰引钱龙,招福祥也。清末的《燕京岁时记》说:“二月二日……今人呼为龙抬头。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,食面者谓之龙须面。闺中停止针线,恐伤龙目也。”
PART.03
盐城本地习俗
在我国流传着“二月二,拜村社;龙抬头,祈丰收;八月二,祭村堂;龙收尾,送龙归”的说法。从节气上说,农历二月初,正处在“雨水”、“惊蛰”和“春分”之间,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。俗话说“龙不抬头天不雨”。在古代神格谱系中,龙是海中神物,掌管着降雨,降雨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年的庄稼的丰歉,因此,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,龙抬头时节要在龙神庙前摆供,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,同时唱大戏以娱神;敬龙祈雨,放生,以求一年吉祥丰收;盐城从汉代开始就因盐建县,成为了重要的海盐生产地。当地更是有很多百姓世世代代都以制盐为生。所以在二月二那天,本地盐民都要到龙王庙去烧香及烧龙王纸,离庙宇太远的盐民,就到海边、盐河边去烧,边烧边祷告:请求龙王爷开恩,今年多做好事,多送盐分高的海水,风调雨顺多晴天,保佑今年多产白盐。
现代的盐城人依然秉承着先人留下的传统习俗,比如“剃龙头”,“剃龙头”源于古人对龙图腾的崇拜,“二月二”这天,许多人都要理发,龙抬头的日子理发叫作“剃龙头”,这预示一年有好的开始。
二月二这一天
还叫“踏青节”
相传从唐代开始
长安的百姓便会在这一天
三五成群到郊外踏青
人们还会还提篮执铲
去挖鲜嫩的荠菜佐食
在和煦的暖阳下
男女老幼相伴
剪头发、吃龙耳、赏春花
享受大好春光
许下对春的祝愿
春天的鸟语花香即将扑面而来
你瞧,春天的盐城是这样的
荷兰花海
中华海棠园
大洋湾
龙冈桃花园
大丰恒北村
大丰梅花湾
上一篇:“潮”“虎”你的想象|今年春节和草房子一起
下一篇:花式撒“棠” “樱”你绽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