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列表
划重点!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的“文旅关键词”
发布时间:2025-01-17

在各县(市、区)政府工作报告
文旅工作同样受到了高度关注和明确规划



东台文旅

2024年工作回顾


现代服务业稳中提效。美丽经济蓬勃发展,全年接待游客、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1%、13%,黄海森林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上报国家文旅部,西溪景区申创国家5A级景区正式入库。


公共服务提标扩容。缪杭遗址列入“考古中国”重大项目,博物馆晋级国家二级馆。省级“智慧广电”镇区全覆盖。


2025年工作安排


提升城市功能品质。启动历史文化名城创建,文化馆新馆建成开放,戈公振故居、周巍峙王昆纪念馆完成改造,进一步赓续历史文脉,彰显城市底蕴。


加快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。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,统筹推进“四区同创”,大力发展文旅农旅康旅体旅“四旅融合”新业态,争创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,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以上,旅游业收入增长15%以上。黄海森林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,条子泥景区争创国家级生态旅游区,西溪景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。实施“食在东台”“住在东台”“乐在东台”提升工程,让“一路走来·还是东台”真正成为东台旅游的鲜明标识。


大丰文旅

2025年工作安排


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。推出精品购物、精致美食、精彩旅游,深挖健康服务、教育服务、居住服务、家政服务等消费潜力,积极发展首发经济、冰雪经济、银发经济。


抢抓上海域外农场康养产业专项规划实施契机,以斗龙港旅游度假区为重点,以中山医院苏北健康管理中心为依托,发展现代化康养项目,做大康养产业,打造长三角健康旅游目的地。


聚焦“东部沿海、西部花海”,坚持文旅融合发展,拓展旅游业务,优化游览动线,做足服务配套,发展度假经济、康养经济、花卉经济、演艺经济,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450万人次,景区综合收入超7亿元,荷兰花海创成国家5A级景区,斗龙港旅游度假区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前10强。


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,支持创演高质量舞台剧目,建好恒北非遗文创园,加强红色资源挖掘和保护,系统做好红色遗址修缮工作。公共服务可感可及。盐都非遗文化代表江苏“出海”日韩,淮剧《天道》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。



亭湖文旅

2025年工作安排


强化“文商旅体展”融合发展突出“唤醒”与“焕新”并举,系统推进建军路文商旅街区、朝阳片区城市更新,挖掘新空间、营造新场景、注入新元素、配套新功能,建设完整社区、精品街区、活力片区。

放大“政策+活动”“场景+业态”“品牌+品质”消费牵引作用,积极引进知名品牌区域首店、城市中心店,打造首发、首秀、首展等新消费场景,扩大健康、文旅、家政等服务消费,不断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;聚力打造建军路、希望大道、开放大道商圈,释放盐城百家老字号地图引流效应,精心办好“鱼市口大集”等特色活动,促进消费扩容提质,释放盐城百家老字号地图引流效应,打造烟火里的幸福亭湖。

协同推进沙井头遗址、纯化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利用,建成运营朝阳记忆馆、盐城地名文化馆,奋力托起一座有质量更有质感、有底气更有底蕴的现代化亭湖。


做好绿色生态文章积极探索“生态+”发展路径,依托“世遗核心地金字招牌,持续集聚生态文学、生态康养等新业态,推动更多绿美“家底”转化为发展优势。放大国家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带动效应,高效运营鹤汀云栖、潮间带艺术村、世遗研学营地等特色项目,精心策划生态世遗、中医康养亲子研学等特色游线,创新推出引流新举措,全面叫响国际湿地旅游首选目的地。


推动文化标识“出新”。深度挖掘、系统呈现具有亭湖标识性、辨识度的文化元素,以珍爱之心、尊崇之情善待历史遗存、自然遗产、古韵遗风,协同做好沙井头遗址保护开发利用,精心打磨纯化路历史文化街区,为盐城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出主城贡献;结合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积极开展革命史料的抢救、征集和研究,全面修缮提升红色遗存遗址,让红色资源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;立足我区丰富的生态场景和发展故事,加强与中作协、中书协等合作,把潮间带艺术村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文学创作基地。


推动文旅品牌“出圈”。围绕构建“三横一纵三节点”全域旅游格局,推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、文旅产品提档升级、文旅业态丰富多元,加快形成全链条提升的文旅产品供给新体系;实施通榆河露营基地、梦想湾度假乐园等项目打造一批亲近自然、艺术研学、运动康养等沉浸式互动性体验场景。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基地、睿思亭湖数字基地等载体平台,加快发展数字创意、数字艺术、媒体技术等新型文化业态,培育一批先锋性强、成长性好、辐射性广的文创“新势力”,在新赛道上抢占一席之地。


盐都文旅

2024年工作回顾


生态底色更为鲜明。燕舞剧工厂国庆火爆开街,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创成省级湖荡风情小镇,龙冈桃花源和张庄葡萄园入选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点。


公共服务可感可及。盐都非遗文化代表江苏“出海”日韩,淮剧《天道》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。



2025年工作安排


充分释放消费潜力。深入实施提振消费行动,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,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,叫响“文旅休闲到盐都、时尚潮玩到盐都、置业宜居到盐都、健康养老到盐都、汽车消费到盐都”五大消费品牌。


做强现代农业。放大第十届国际草莓大会效应,深耕休闲采摘、文化体验等新业态,打造都市休闲农业“后花园”。


培育生态文旅产业。充分利用湖荡湿地独特水韵,系统发展生态研学、休闲康养等业态,加快文农康体商“五旅融合”。焕新提升星级景区,大纵湖旅游度假区打通“一湖两城”水陆交通,做大旅居式康养规模,打造微视频拍摄基地;草房子景区聚焦国际儿童文学IP,办好“叶圣陶杯”作文大赛等品牌赛事,增加研学旅游产品供给;龙冈桃花源以福寿文化为主题,做强赏花、采摘经济。发挥蟒蛇河旅游轴线作用,强化沿线景区、村居串联互动,丰富露营烧烤、民宿观光、体育赛事等特色业态,实现乡村旅游“由点到面”拓展。举办四季文旅主题活动,开发“两日游、三日游”精品线路,策划推出一批出圈爆款新媒体产品,吸引更多游客近悦远来、打卡盐都。


用心用情办好实事。开展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1000场以上,创新“淮剧+曲艺”等跨界融合创作,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。


建湖文旅

2025年工作安排


突出优功能、塑品质,在推动城乡融合统筹上彰显新魅力。九龙口围绕创建国家5A级景区,全力打造“惟有沙庄才如愿,日思夜想盼再来”的小镇新业态,精心策划四季文旅活动。推进数字乡村、道路桥梁等设施建设,新建5G基站160个,升级光纤网络5000户,改造农路21.2公里、危桥34座、老旧供水管网90公里,新铺设集镇“十必接”污水管网66.8公里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100%。


突出补短板、惠民生,在持续擦亮幸福底色上书写新画卷。提升《盐·运》《陆秀夫》等作品影响力,推出更多弘扬时代新风、讲述建湖故事的精品力作。完善公共文化设施,科学布局公共文化艺术空间,谋划江淮大剧院、里下河博物馆建设。



射阳文旅

2024年工作回顾


放大央视“三餐四季”“乐游新乡村”活动效应,推出“射阳十二味”“跟着短剧游射阳”等消费新场景,承办“奔跑江苏”四分马健身跑、黄海湿地公路自行车赛等15项省市赛事。


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,精心打造“农业一号线”,康养菊香绿色产业入选省十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,“四季果香”创成全国乡村旅游精品园区,“渔家歌谣”获评国家等级旅游民宿,日月岛创成零碳旅游景区,海通镇获全国首张“零碳乡镇”认证。


淮剧“我家住在渔歌村”获评省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,小淮剧《抠婶赶猪》获评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最佳剧目,杂技艺术中心入选省级小剧场建设优秀案例。



2025年工作安排


顺应文旅消费升级趋势,丰富“+赛事”“+演艺”“+碳汇”等衍生业态,做深做精研学游、入境游等产品路线,日月岛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、泊心黄沙港创成4A级旅游景区。提升“射阳河畔好风光”农业一号线规划建设水平,有机串联鹤乡菊海、桑乐田园、四季果香等特色农业园区,有效衔接黄沙港特色渔港、海通水绿生态等沿海风情小镇,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、带动力。


充分挖掘射阳河文化脉络、海洋文明内涵、张謇现代化探索印迹,提档升级华中工委纪念馆、新潮红色文化传承馆等红色阵地,完成国家一级文化馆复评,淮剧团创成省一级院团,创新发展杂技、盐雕、草编等非遗文化,促进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发展。



阜宁文旅

2024年工作回顾


全年接待游客608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.5亿元、同比增长10.7%


淮剧、杂技、打春牛8个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


2025年工作安排


促进文旅消费增效。推动旅游业和文化、生态、休闲、康养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,加快建设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、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。系统提升金沙湖、马家荡等核心景区发展品质,打造更多文旅IP和“网红打卡地”,建成智慧文旅平台,力争旅游人次和综合收入同比均增长10%以上。


促进文化事业繁荣。系统抓好红色故事挖掘、红色遗存提升,精心创排《走出硝烟》等大型红色淮杂项目,组织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、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,做好杨公墩、丰赐墩、青沟古村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,推动庙湾古城打造省级历史文化街区、阜宁大糕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。聚力文化惠民,启动博物馆、图书馆规划建设,广泛开展送戏下乡、送图书上门、送展览进社区活动,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。



滨海文旅

2024年工作回顾

文化事业繁荣发展,宋公堤主题文化展陈馆对外开放,小淮戏《一件军大衣》获市小戏小品展演金奖,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增长70%。


2025年工作安排


拓展全域化旅游。挖掘东坎老街、文化艺术中心等旅游潜力,精致化植入书法、民俗等文化元素,打造“夜滨海”城市旅游名片。以特色采摘、农耕文化为卖点,串联整合梨花语、首乌基地等关键节点,打造高附加值乡村旅游线路。加快海滨浴场、冰雪乐园等重点项目建设,系统谋划“日出海平线”、海洋观光垂钓等特色项目,打响海洋文旅品牌。


丰富群众文体生活。实施纪念顾正红烈士牺牲100周年“五个一”工程,举办文化惠民活动 1000 场以上。



响水文旅

2024年工作回顾

黄海书院建成开放,灌江口书院、灌河书院获评省“最美公共文化空间”。举办文化惠民活动160场次,小戏《方向盘》荣获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优秀作品奖。


2025年工作安排


做精做靓农旅生态特色品牌。打造“黄河故道乡村旅游带”,高水准定位陈家港网红海滩,围绕“观潮赶海”主题,完善基础设施配套,打造最佳滩涂赶海之地,提振文旅消费吸引力。


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工程。办好“田汉杯”小戏大赛、文化艺术周等品牌活动。



经开区文旅

2024年工作回顾

创新“文化+金融”发展新路径,文化产业营收增速全市第一。


中韩文化客厅获评中华全国总工会重点建设职工书屋。


2025年工作安排

丰富中韩文化客厅、KK-Park、城东宝龙广场商业业态,加快1992街区、新罗酒店、城家公寓、花间堂民宿等项目建设。


围绕“农村美”,借鉴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传承乡土文化,留住乡愁记忆,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。





盐南文旅

2024年工作回顾


文商旅体深度融合。引进品牌首店首品项目超百个,海棠花开嘉年华、社超联赛等主题活动持续引流,成功打响“君到盐城南”文旅品牌。盐城金谷集聚基金158支入围全国科技产业基金小镇前十强。


2025年工作安排


推动文商旅体融合。加快珠溪古镇、欧风花街等六个特色街区更新,丰富文娱演艺、国货潮品、休闲康养等定制场景,增加青年旅舍、高端民宿、谷子商店等业态,创建智慧街区、升级数字门店,打造“一街区一主题”特色品牌。


围绕“周周有活动、月月有主题”,高效运营奥体中心、青年体育公园等功能载体,举办现象级演唱会、品牌体育赛事、电竞世界杯等顶流活动100场次以上,丰富“君到盐城南”品牌内涵,全域提振城市活力。


提升城市“青和力”。紧扣青年群体需求,扩容创新工场、创业驿站、创客空间,积极引入潮玩、艺术、文创等消费热点,升腾城市新潮味,吸引更多“新盐南人”,推动更多青年“留量”转化为发展增量。

上下滑动查看更多


-END-